当前位置:首页>>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博士后流动站 | |
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 |
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生物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 |
细胞生物学 | 动物学 |
生态学 | 生理学 |
植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 |
细胞生物学 | 动物学 |
生态学 | 生理学 |
植物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遗传学 | 微生物学 |
生物学教育硕士 | 课程与教学论 |
一、细胞生物学
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从198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开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细胞外因子或植物质外体因子对细胞分裂生长发育、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及其跨膜信号转导机制,提出了"细胞外钙调素可能是一种多肽第一信使","细胞中存在兼具胞内、胞外功能信使"等新概念。其中有关细胞外钙调素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百余篇,被SCI及SCI(e)收录60篇,从而在此领域做出了系列的、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其中《异三聚体G蛋白的存在及其在细胞外钙调素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信号转导过程中的作用》一文发表在国际权威刊物The Plant Cell上,这是我国国内有关研究首次在该刊物上发表论文,在国际、国内都引起较大反响。该方向博士生导师有中科院院士孙大业教授、孙颖教授、崔素娟教授、郭毅教授、汤文强教授、孙玉教授、徐小冬教授。
二、生理学
该专业有导师10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3人。主要采用动物细胞培养、生物工程、生物免疫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免疫组化、放射自显影和原位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系统研究动物生精细胞、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血管内皮等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增殖凋亡规律;内脏学习活动对中枢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包括内脏功能的神经支配、脑内内脏核团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味觉学习影响脑可塑性的神经化学机制等。
学科带头人:段相林教授、常彦忠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
三、动物学
本专业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下设动物系统学,水生动物学和药用动物学3个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动物分类与系统演化、生物多样性、水生动物生理生态、营养和饲料领域以及动物毒素的药理作用研究,研究水平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经发现动物寄生线虫新种40多个,新纪录种30多个,发表学术论文200 余篇,其中SCI收录50多篇,出版著作5部。在水生动物养殖方面做出了明显的成绩。拥有3个研究室和现代化仪器设备、河北省特种经济动物研究所。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培养动物学专业高层次人才。本专业张路平教授和杨振才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
四、植物学
植物学专业主要招收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扎实的生物学理论、系统掌握植物学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植物学专业特长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生产企业以及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本专业主要下设三个方向:
1.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资源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系统分类与区系分布;植物多样性形成和濒危机理的研究;植物与环境生态效应的研究;本区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育理论、途径及方法的研究。
学科带头人:赵建成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师范大学学术带头人
2.植物代谢生理学研究方向
1). 植物组织、细胞增殖及次生代谢产物生产、调节的研究。主要利用细胞培养物研究其增殖及代谢调节,以此来寻求植物细胞次生代谢产物的细胞生产,为制药、化妆品、食品等生产原料的有效利用及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2). 植物矿质营养代谢的研究。主要探讨植物矿质营养吸收、运输、代谢的规律,及逆境胁迫下,植物的环境适应机理。为改善植物的矿质营养条件、提高收益,及修复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学科带头人:尙忠林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师范大学学术带头人
3.植物抗逆、植物分子遗传学与基因工程研究方向
以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植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及基因的克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化学诱变和外源基因导入的后代为材料,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克隆突变基因,研究目的基因的功能,揭示其抗性机理。
五、遗传学
该专业于199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从事植物分子标记和植物分子遗传与基因工程研究,目前在小麦育性相关基因和小麦耐盐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方面取得可喜进展,已克隆到脱辅细胞色素b和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并进行了功能鉴定。该专业先后取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农业部、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厅、教育厅、石家庄市科技局项目资助,发表高水平论文约130余篇,分别发表在Plant Science、植物学报、遗传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等,2003年申请专利2项。2004年经省审定的冬小麦高产、强筋新品种师栾02-1正式推广,被列为河北省优质专用小麦主导品种。本系目前到位科研经费除6项博士基金外,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基金、专项资金总计达100多万元,在国内同类院校属于中上等水平。该专业博士生导师黄占景教授于1998年留学日本期间获博士学位,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取得多项科研成果,1996年获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本专业黄占景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
六、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该专业有导师6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该方向以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植物和微生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及基因的克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畜禽常见病原微生物基因工程抗体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以化学诱变和外源基因导入的后代为材料,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克隆突变基因,研究目的基因的功能,揭示其抗性机理。
本专业黄占景教授、赵宝华教授为博士生导师
七、生态学
现有导师6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2人。设有植物生态学和动物生态学2个研究方向。前者主要研究植物物种多样性以及苔藓植物区系地理、资源分布、生态及保护利用等;后者主要运用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能量生态学、营养生理学等技术和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放射化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以目标害虫和经济动物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水平揭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整体水平为制订害虫的综合管理对策和经济动物的生态养殖提供多方位的依据。目前已在线虫、蜱类、水生生物、鸟类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本专业刘敬泽教授、赵建成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
八、微生物学
该专业利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和免疫学的理论和技术,以畜禽常见病原微生物、抗生素生产菌、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畜禽常见病原微生物基因工程抗体和基因工程疫苗研究;(2)抗生素生产菌菌种选育和发酵工艺研究;(3)主要农作物真菌病害防治研究。研究成果将对某些危害人类及动物传染病的诊、防、治,微生物制药和主要农作物真菌病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方向有硕士导师3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已经招收硕士生10名。赵宝华教授主要从事分子细菌学研究。
九、课程与教学论
生物教育研究室现有教师2名:夏晓烨教授、付尊英教授。夏晓烨教授任研究室主任。聘崔庚寅老师、邵喜珍老师、赫子瑞老师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
该室承担着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及专接本生、函授生、高自考生、骨干教师培训等教学任务。主要课程有: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生物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生物教学设计研究、生物教育科研的理论与实践、生物教育统计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辅助生物教学研究、生物教育实习等。多年来有计划地采取了一系列教改措施,把教学改革的方向定位在学生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方面,在课程理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手段、课程实效、课程拓展的研究和改革上,成效凸显,2004年生物学教学论课程顺利通过了学校重点建设课程的验收。
生物教育研究室承担了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4项、校级课题4项。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及教材48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0余项。并参与基础教育改革、教材建设和科普工作。
十、生物学教育硕士